专题研讨2019

可持续渔业——民间组织如何联合推动中国负责任的海鲜消费与生产

作为世界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对优质蛋白的需求与日俱增,同时老百姓也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生态健康。面对品种多样、模式多元的中国水产行业,以及口味变化需求分层的庞大的消费群体,在互联网科技影响下的中国公益圈应该如何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来推动中国可持续渔业的发展才是事半功倍呢?近几年来,国内外NGO陆续从政策、科学、技术、认证等角度展开工作,有些是延续西方市场机制的手段,有些则是自下而上的社群探索。而中国漫长的海岸线上越来越多的草根机构陆续开始关注渔业资源衰退、水产品安全供应的问题,他们急需专业性支撑和性价比高的手段来影响更多普通公众。我们意识到需要及时进行阶段性回顾和交流经验,增强协同行动,方能更好引导中国实现可持续渔业

行动起来,减少海洋污染——国内外NGO在海洋污染防治领域的发展经验借鉴与启发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长,海洋污染日益严重。来自陆地的生活、工业固液废弃物、海上事故的发生及海水养殖等等都会造成海洋环境的严重污染,破坏原有的海洋生态。因此,考虑如何有效地治理海洋污染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本分论坛将围绕中国本土海洋污染防治项目展开讨论,并梳理国内外海洋污染治理经验,探索跨界协同合作的海洋污染防治之路。


人人都是护礁者——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的民间探索与国际合作

珊瑚礁是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1/4海洋生物的生存。近50年来,在人类活动和全球变暖的影响下,全球珊瑚礁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珊瑚礁生态修复也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话题。此次论坛,我们将邀请国内外珊瑚礁领域的权威机构和专家,分享珊瑚礁生态修复的成功案例,梳理实践经验,并将就如何进行跨界、跨区域合作展开小组讨论,以期达成未来开展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工作的行动共识。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NGO如何参与国际行动

在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缔约国大会COP15即将于明年在我国昆明举办的背景下,我们将邀请国内外专家对中国近海及公海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需求及实践案例进行分享,并开展对话,探讨NGO在提升中国乃至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如何发挥关键作用。此外,我们将通过小组讨论,聚焦中国NGO如何在推动公众教育及行动参与中采取联合行动,并在COP15期间更好地协调合作,参与到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行动中来。

修复性水产养殖——沿海牡蛎礁人工修复的应用

经济性贝类和海藻养殖能够成功为周边环境提供正面的环境效益时,我们称之为修复性水产养殖。这些环境效益包括减轻水污染、提供栖息地、鱼类增殖和减缓气候变化。面对粗放式水产养殖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人们未来持续对水产品的巨大需求,修复性水产是实现可持续水产养殖的解决方案之一,能够同时满足社会、经济和环境的需求。分论坛将通过分享国内外修复性水产的研究进展与实践应用,推动更多公众了解修复性水产的理念,促进更多资源力量投入到修复性水产的研究与实践中。


浙江三门铁强村的牡蛎养殖石条 程珺摄

科技与海洋保护管理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将其有效地运用到海洋保护管理中是非常有探讨价值的课题。无论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还是减少环境污染、监督治理环境的科学创新,最终能够起到效果都需要不断的基础调研、试点实验及规模化运用,每一环节缺一不可。我们希望与跨界人士分享科技应用在海洋保护管理的案例,并通过工作坊探讨海洋保护管理需求及未来潜在的科技发展方向和潜在协同合作路径。

中国海洋资助者联盟年会

我们将组织中国海洋资助者联盟年会,促进基金会的代表在面对面交流中相互认识和建立信任,加深各基金会对中国海洋生态环境资助工作的认识,并邀请各方代表分享其在海洋环境领域的发展策略和工作重点。最终,我们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促进国内外基金会双方在支持民间组织发展、在共同应对海洋环境挑战方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和长期合作共识。